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台灣棒球維基館 典藏數位記憶

台灣棒球維基館創辦人林信成。顏嘉琪/攝影
台灣棒球維基館創辦人林信成。
顏嘉琪/攝影


【記者顏嘉琪/台北報導】二○○三年的棒球亞錦賽掀起台灣人民對棒球的熱情,也帶起了台灣棒球維基館創立的契機。淡江大學圖資系教授林信成,同時也是台灣棒球維基館的創辦人,建立棒球維基館的起因是國科會的數位典藏計畫,但同時也希望運用維基的編輯平台,民眾可以拼起不同世代的台灣人對於棒球記憶的拼圖。

棒球文化數位典藏計畫是從蒐集歷史新聞事件開始,但長時間後發現,比起舊新聞,使用者對於即時的新聞事件更有興趣。林信成表示,歷史新聞其實是 有它的價值,但如何突顯歷史新聞的價值,讓民眾樂於使用,就必須結合現有的新聞事件。於是決定使用維基平台,讓使用者自己編輯,大家都可以一起參與棒球文化的數位典藏。

「不管是系統的技術面,或是內容的增強,都遠比社群的經營還容易些。」林信成說,在台灣棒球維基館這個網路社群中,最終是要面對使用者。人人都可以在維基平台上編輯、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對於事件的觀點不盡相同,難免會有筆戰或是編輯戰的出現。

經營過程中,曾經發生過網友對於不同事件的編輯方式有爭執,林信成說,對於不同棒球事件的觀點討論不一樣,是經營的最大困難,「這時候就需要妥協的藝術了」。除了編輯者在平台上的相互溝通外,管理者也會居中協調,希望達成共識,讓整個棒球維基館的平台是朝向正面的發展。

台灣棒球維基館民眾自己畫圖解釋球種在流場裡的變化
台灣棒球維基館民眾自己畫圖解釋球種在流場裡的變化(圖為曲球)。圖片引自台灣棒球維基館




台灣棒球維基館中民眾自己拍攝介紹球種
台灣棒球維基館中民眾自己拍攝介紹球種(圖為曲球)。
圖片引自台灣棒球維基館

台灣棒球維基館最大的意義在於將原本球迷接觸不到的照片或收藏品,或是分散各地的歷史資料,數位化後收藏。一般民眾不知道誰有哪些資料,或是誰有特殊的棒球收藏品,透過棒球文化的數位典藏,球迷可以直接在平台上看到過去棒球的歷史,也了解每個收藏品背後的故事

在高使用率的台灣棒球維基館的平台,大家共同協作寫出棒球的歷史,不再只有現在媒體報導的事件而已。林信成表示,現在媒體的報導多專注在對戰國家和比數,對球迷而言,知道比賽的結果固然是很高興的一件事,「但是對於號稱為『國球』的棒球而言,我們應該要更深入的去了解一些典故或是歷史的發展,更有教育意義。」


棒球數位典藏可以為下一代的棒球教育帶來什麼?林信成說,中小學老師在球場上教授打擊技巧或是投球技巧,藉由這個平台,老師可以從中擷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書面的教材可以做為參考,不再只是口耳相傳。而對於棒球初學者來說,常常聽到的專有名詞,平台上都提供了影片或是照片可以學習。

未來台灣棒球維基館將持續蒐集資料,擴展網站的使用率。除此之外,林信成表示,去年將把數位典藏計劃案延伸,不再只是棒球,而會擴展到台灣其他的體育項目,如大家熟悉的跆拳道、網球、田徑等。運用原來棒球數位典藏的經驗,建立台灣體育文化的數位典藏。


顏嘉琪/製作


延伸閱讀

台灣棒球維基館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

行政院體育文物數位博物館
日本財團法人野球體育博物館
美國大聯盟名人堂數位博物館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